查看原文
其他

许鹏飞:菌群失调导致孩子过敏自闭多动!一定要杀灭有害菌?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 2022-01-13

▲ 请点击图片进入视频播放页面


编者按


“民福健康大讲坛”是由民福社会福利基金会发起,并联合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中国社会报社共同打造的公益科普节目,力求改变中国人的健康和营养观念,改善百姓生活质量,提升全民健康意识,推进健康养老,进而达到推动增强国人体质与健康的目的。


2020年,“民福健康大讲坛”节目邀请了7位专家针对老年健康进行权威科普,共录制了8个精彩演讲和专访视频,在网络实现超过1000多万次播放。2021年,大讲坛将就儿童和老年健康等方面的问题继续为大家带来专业精彩的科普内容。


本次特别整理发布中日友好医院儿科主任医师许鹏飞的演讲视频及图文实录,以飨读者。





大家好,今天我讲的题目是《儿童行为问题营养干预新思路》。


为什么要讲新思路?咱们说起营养,大家都觉得这是很简单的事情,实际上它的概念非常大。而现在行为问题也是我们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学龄前儿童的行为问题。



在国外,基本上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在30%~50%。而在我们国家,儿童行为问题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但实际上发生率也大概在30%,甚至更高一点。


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过去,在三岁幼儿到学龄前的时候,我们觉得问题不严重。到了学校,忽然发现这是很大的问题。实际上这是一对一和一对多的专注力问题,而儿童行为问题更多的是一对多的专注力。



行为问题的原因非常多,最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整个行为问题里面是最常见的,像多动、抽动,可能父母或者主要的亲属小时候都有这样的问题。


还有,家庭环境。一个和睦的家庭,孩子的行为问题就相对少;如果说一个不和睦或多吵架的家庭,这个问题就大。


当然还有一个社会因素,包括压力大,或者说跟孩子所处的环境有关系。


这些因素往往是很难改变,或者不好改变的。



实际上在这里面,还有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营养因素。其中,我们最关注的有三个因素:


第一,食物因素。第二,肠道菌群。为什么?因为很多的维生素和神经因子是在肠道产生的。第三,还有一些最常见的蔬菜里面供应的维生素,像叶酸。


所以说,食物、肠道菌群、叶酸,实际上这都是营养因素。


我们经常在讲,哪些环境因素对自闭症有影响呢?


第一个最大的影响叫食物过敏。大家想说,过敏很简单,就是孩子吃了以后长疙瘩,严重的拉肚子、肚子疼,甚至休克。


但是过敏的概念非常大,刚刚讲的叫速发过敏反应,但是对行为影响更多的是迟发过敏反应,或者有些专家称之为食物不耐受。



为什么说小婴儿容易发生过敏?它的关键因素在哪里?第一,家族遗传因素;第二,出生后免疫应答不均衡因素;第三,肠道发育不完善因素。



首先我们讲,遗传因素在过敏里面占了非常大的比重。


如果父母双方都不过敏,孩子一生中发生过敏的可能性只有10%~15%;如果父母双方有一方过敏,这种可能性上升到40%;如果双方都过敏,这种可能性上升到60%;如果双方都过敏并且表现相同,孩子过敏的发生率在80%。


所以说遗传因素非常关键。


第二,我们说出生后,就是免疫因素。


我们知道,妈妈怀孕以后,整个免疫状态都会发生改变。为什么改变呢?因为这个胎儿就是一个最大的过敏原。


有一个叫胎盘屏障,是把妈妈和胎儿隔开来。任何损伤胎盘屏障的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到妈妈和胎儿的健康。换句话说,任何对胎盘屏障有影响的因素,妈妈都要去降低。


妈妈怀孕以后,整个免疫反应发生改变,抵抗力是下降的,过敏是增加的。这种状态会遗传给孩子,一直持续到孩子出生。所以我们讲,婴儿是有与生俱来的过敏倾向。年龄越小,过敏越严重。



现在我们说肠道因素。


第一,作为一个生物来讲,年龄越小,他的肠道功能就不完善,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来越完善。实际上,从出生后到三岁是肠道发育一个过程,到三岁基本就完善。


第二,肠道的局部免疫水平比较低。我们知道肠道屏障分为生物屏障、免疫屏障。实际上我们刚刚讲的分泌性IgA,就是免疫屏障的一部分。遗憾的是,一直到三岁才基本成熟。


第三,肠道菌群建立推迟,可以导致食物过敏。生物屏障说的就是肠道菌群。


第四,早期的感染。不管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都可以损伤肠黏膜,增加肠道通透性,不能有效阻止大分子有害物质进到体内。



为什么会过敏?


人体吃的蛋白质必须消化成氨基酸,才能从肠壁、肠道屏障,吸收到血里面,作为营养物质被利用。


如果说,肠道屏障功能受到损伤、通透性增加,没有消化的多肽入血,人体不认识多肽,就会认为“这是我的敌人,我需要把你排斥掉”。这时候发生的免疫反应,就是我们说的过敏反应。


还有最后一个是,蛋白质消化成氨基酸,需要消化酶的参与。但遗憾的是,孩子出生以后他的消化能力非常差,特别是肠激酶,相当于正常的25%,胃蛋白酶的活性也只有50%。所以说在两岁之前,消化蛋白质的能力比较低。


所以说,大量蛋白,或者不容易消化的蛋白质,可能会对孩子造成损伤。


就刚刚我们说的过敏,叫Ⅰ型变态反应,它是由IgE介导的,主要反映在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


还有另外一个介导因素,叫IgG,当然还有IgA和IgD。IgG是个小分子蛋白质,它可以通过血流到达任何地方,哪里的血流比较多,它到那个部位的量就越多。


哪里多呢?当然是大脑,第二是心脏,再次是肝脏和肌肉。所以说IgG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哪里的血流量大,哪里损伤就多。



哪些食物容易过敏?看这个图,这是我们经常说的叫“8大类食物”,包括牛奶、鸡蛋、花生、坚果、鱼、虾、小麦和豆类。


在国外,最严重的过敏原是花生,而国人最严重的过敏原是核桃和芝麻。我们经常讲,妈妈怀孕的时候要多吃核桃、多吃芝麻。实际上我们常吃的芝麻和核桃,才是最大的过敏原之一。



首先看食物过敏对心脏的影响。


第一个就是晚上出汗多,特别是刚睡觉时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孩子一出一头汗。我们知道,孩子睡着后,整个呼吸和心跳都要降下来,人体要休息、要恢复。


当你有心肌损伤的时候,心率降不下来,相当于孩子在跑步,别的器官都在休息了,心脏还是在“跑步”。这个时候运动量大,所以就出汗。等两个小时以后,心率降下来了,就不出汗了。


第二,这样的孩子容易疲乏、累,经常让人抱,经常趴在地上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表现是,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他不知道累,但是不感兴趣的事情立马就一步都不走了。


还有一个我们叫蹲踞现象,这个蹲踞现象是个专业词语。当我们讲先天性心脏病、供血不足的时候,孩子走一走就累了,蹲下来歇一会儿,再走就好了。


为什么?它是血流回流不够,蹲下来让下肢的静脉血回到心脏。实际上心肌损伤的孩子,也会出现蹲踞现象。


大的孩子像马虎、注意力不集中,心率的变异率增大,这是个交感神经兴奋的标志,这样孩子的情绪很不稳定。所以我们经常形容这样的孩子,叫“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这样的孩子,还有一个结果叫生长缓慢。我们用一句话来讲,叫“只长脾气不长个,光长心眼不长肉”,都是心肌损伤的表现。



刚才讲了食物过敏对心脏的影响,现在我们讲食物过敏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像这样的孩子,都跟他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或者神经系统受到损伤,是有关系的。


实际上最严重的、最早的食物过敏对大脑的影响,发生在8~10个月的时候,这时候孩子会出现一个叫下颌抖动的现象。这是指特定时候的下颌抖动,就是在孩子撒尿之前会出现这么一个动作。


当膀胱有一个尿意传递给大脑,说我要撒尿的时候,它通过神经传递过来,神经外面有髓鞘保护它。传递是从膀胱到大脑,是一对一的。


当神经系统受到损伤、髓鞘发育不好的时候,不能保护着神经传递,出现了泛化,导致了下颌抖动,所以这样的孩子更容易发生高热惊厥。


如果到了12个月,更多见的是咬人、抓人或者掐人。再大一点,可能会出现语言发育延迟,特别是孩子到了一岁半,一般孩子都能说出两个不一样的字,像苹果、电视。


如果说到了18个月,孩子说的仍是叠字或者不说话,我们要注意;如果到了两岁,还是只能说叠字或者不说话,就要高度怀疑孩子是语言发育延迟。


实际上大的孩子脑损伤的话,主要表现有多发性抽动,包括眨眼睛、怂鼻子、张嘴、清嗓子,或者鼓肚子、动肩、拧脖子,甚至抽动。这样的抽动,就叫运动性抽动。更严重的会出现抽动秽语,就是骂人、说脏话。


实际上这些孩子在做脑核磁的时候,会出现髓鞘发育不良。最常见的一个症状就是孩子刚睡觉的时候突然蹬下腿。实际上,这是很多孩子整个脑发育不好,或者不完善的时候发生的神经传递泛化。



要了解整个过敏对脑神经的影响,首先要看一下脑细胞的构成。脑细胞是多种细胞的统称,包括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


人体的思维各个方面由神经元来负责,人体大概有3亿多个神经元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在整个神经系统里面也很重要。胶质细胞分三种:一种叫星状胶质细胞,一种叫少突胶质细胞,一种叫小胶质细胞。


实际上星状胶质细胞,是构成血脑屏障的最主要的细胞。在人体血液进大脑的时候,有一个屏障。这个屏障让大分子有害物质不能到达脑部,对脑进行损伤,而星状胶质细胞就是构成血脑屏障的最主要物质。


星状胶质细胞,主要从出生后到一岁形成。这个时候的病毒感染和食物过敏对星状胶质细胞有影响,就影响了血脑屏障,更容易导致孩子的行为问题。



这是一个神经元的示意图。



大家看这张图,这就是整个神经元的一个发育。


第一张图是刚出生的时候,第二张图是两岁,第三张图是4岁,第四张图是6岁的示意图。


实际上,孩子在4岁的时候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是最多、最丰富的。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越丰富,孩子的学习能力就越强,思维就越活跃。


所以,孩子要从小童子功,学习语言、音乐、绘画启蒙都在4岁之前,这个时候脑细胞之间的连接最多,孩子最容易学习。到了6岁,这种情况就会减少,细胞和细胞之间的连接就要减少。



我们再回顾一下脑细胞的发育。


脑细胞的发育是在出生之前到出生,主要叫神经元细胞,它的数量是一定的。出生以后,神经元细胞体积会变大,主要是胶质细胞的发育。



下面我们看一下,肠道菌群和儿童健康。



在人体分布了大量的细菌,这些细菌,远远比我们人体的细胞还要多。所以我们经常讲,肠道菌群是人体第二套基因组。


人体约99%的营养素、90%的毒素都要在此吸收和排泄,而肠道最主要的原著居民就是肠道细菌。所以说肠道细菌,和我们人体健康和行为、大脑发育,有着密不可分的一些关系。



实际上这里面有几个因素:


第一,跟分娩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是自然分娩,孩子的肠道菌群是最好的;最不好的就是通过剖宫产出生的孩子,肠道菌群建立会延迟。基本上到了孩子6个月,跟自然分娩的孩子才相一致。


肠道菌群是肠道屏障的一部分,所以说剖宫产孩子肠道屏障功能不好,更容易过敏。


第二,跟喂养因素有关系。母乳里面是有菌的,特别是乳小管里面产生的一些厌氧菌,是孩子肠道最主要的菌群来源。


所以说母乳喂养的孩子更容易形成强大的肠道屏障,不容易过敏。而人工喂养的孩子更容易过敏,更容易出现行为问题。



这里我们看一个肠道屏障的示意图,其中包括物理屏障、化学屏障、生物屏障、免疫屏障。


生物屏障,就是我们说的肠道菌群,大家可能越来越多地关注到一个叫菌群-肠-脑轴。



实际上菌群和大脑、肠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一个关系,它通过这三条途径来影响孩子的一些行为、思维和运动方式。


肠脑轴,是大脑和肠道之间一个由神经内分泌介导的、双向的应答系统。这种系统包括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迷走神经系统,它们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肠道发育和大脑发育基本上是同步的。肠道的发育逐渐成熟的时候,大脑发育也是最完善的时候。当菌群发育衰落的时候,整个大脑的发育也走下坡路。



肠道菌群和认知改善是密切相关的,越来越多的一些科研和临床都指向这方面,并且全球很多大的医药公司都在研究肠道菌群和认知的关系。


大家都投入上千亿美金,在开发类似的新药和新的肠道菌群,以及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



在我们儿科,最常见的就是多动、自闭。现在发现,自闭症和肠道菌群关系非常密切。


第一,肠道菌群产生的一些毒素、神经因子会影响。


第二,肠道菌群是生物屏障的一部分,会导致过敏的增加,引起过敏性脑损伤,或者更准确地讲叫免疫性脑损伤。



在肠道菌群里面,有两大类益生菌:一大类叫双歧杆菌,一大类叫乳酸杆菌。


双歧杆菌作为我们的母乳菌,实际上是最基础的菌。所以在干预里面,很可能是以双歧杆菌为主。其次是乳酸杆菌,在肠道里面虽然数量比较少,但它功能比较强大,也比较活跃。


所以说,在整个儿童行为问题干预里面,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发挥着同样的作用,不可偏废



实际上现在的自闭症防治,我们最常见的就是罗伊氏乳杆菌。



罗伊氏杆菌缓解焦虑、抑郁等等都有大量的研究。



实际上还有一个菌,叫植物乳杆菌。


植物乳杆菌在肠道里面繁殖的比较快,功能也比较强大,可以缓解压力、焦虑,改善认知。植物乳杆菌在改善这些方面一定是有作用的,我们还在进一步做临床研究。



像双歧杆菌,作为肠道原著居民、最强大的菌,效果是非常好,可以促进免疫系统的发育。所以说婴儿双歧杆菌组成了强大的防御屏障,它们产生很多神经因子,形成我们整个脑轴的正常机制。



益生菌的干预包括几个方面:


其一,我们发现自闭症,包括多动的孩子,最主要的问题是肠道菌群多样性不好。


其二,我们最常见的有害菌,像艰难梭菌、脱硫弧菌,实际上也是正常孩子肠道可能会有的。但如果量大,它产生的有害物质会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


怎么样对抗有害菌呢?是不是要杀菌?现在功能医学,包括很多临床医生说有害菌就要杀,但没有一个抗生素只杀有害菌。实际上它不管你是有害菌,还是有益菌,统统都会杀掉。



这个菌是肠道本身的一部分,只要环境没有改变,它还会一直生长。所以杀菌是不可取的,我们要用大量的益生菌来干预占位。


假如说双歧杆菌给的多,乳杆菌给的多,把整个营养争夺掉,艰难梭菌自然没有营养了,慢慢就消失了,并不是一定要杀菌。



所以,联合多菌株治疗能抑制有害菌,才是以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最后我们要强调,益生菌的干预需要个性化定制。


益生菌在不同人群中的定植是不一样的,肠道均衡性、多样性是不一样的,有害菌是不一样的,一定要根据孩子肠道的一个状况来针对性补充。



怎么定制呢?一定要强调——检测。


现在的技术已经非常好了,我们可以通过宏基因技术,包括16S、18S,能测到孩子肠道的多样性、有害菌、菌群分布、有益菌。甚至可以推测出他的肠道屏障功能,包括神经因子、维生素的代谢和吸收情况。根据这些,我们可以针对性治疗相关的问题。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吧。这是一个5岁半的孩子,整个认知、注意力都不好,理解力也不好。第一次检测的时候,肠道菌群多样性不好,整个的益生菌也不好,有害菌比较高。


通过相应的多菌种干预,他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有益菌都提高了,有害菌也降低了,并且孩子的临床效果——好动、发脾气、睡眠不好、大便不好,包括理解能力都相应提高了。


这会给我们很大的信心,让我们通过用益生菌,或者调整肠道微生态来改善孩子的行为问题。


肠道菌群和遗传有关系,肠道菌群的生长发育和饮食关系更密切。家庭饮食习惯的问题,或者饮食里面不均衡问题,导致肠道问题不容易改变。所以说,要改善肠道的微生态,一定要改善孩子的营养状况,包括饮食状况。



好,谢谢大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